查看原文
其他

中小商家“618大促”亏本销售,无益于平台生态 | 新京报专栏

信海光 新京报评论
2024-08-09

面对电商购物新变化,平台有必要重新思考,继而创新大促规则。
▲资料图:6月18日,在某地一货运仓库内,工作人员正按照订单配送货品。图/新华社

 | 信海光

2024年的“618”电商购物狂欢已接近尾声。但与往昔的火爆场面相比,今年的“618”,商家方面也传出了一些不同的声音。


据多位中小商家向新京报记者反映,和往年的“618”相比,店铺的销售额在大促期间并没有明显上升。部分商家更是表示,被困在了电商平台“618”的规则里:大促时间过长导致流量太低,强制绑定运费险让退货率和成本提高,极度低价导致商家亏本销售。


而活跃在各大电商平台的“羊毛党”,也在“618”期间利用平台促销规则、漏洞或其他机制大肆“薅羊毛”,令商家苦不堪言。种种现象的出现,在舆论场上引发了广泛争议,不少人发问:中小商家的利益究竟该如何保障?


老话题里的新现象


“618”大促任务繁重,因为要配合各大平台的种种活动,还要让利大出血,商家对618的吐槽年年都有,并不新鲜。


然而,往年“618”累归累,最终还是颇有赚头,结局一般是皆大欢喜。但今年似乎有些许不同,社交平台上,类似“卖得越多亏得越厉害”的抱怨多了起来:沉重的平台促销任务、极度低价和退货免运费等服务成本的大幅提升,使不少商家萌生退意。


对于这些进退两难的商家来说,到底该如何从电商购物节里脱困?从报道看,不少商家寄希望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的《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》,按专家的分析,该规定的出台将有助于缓解低价恶性竞争的现象,也将要求平台更加规范地运营。“平台在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同时,也应平衡兼顾商家的正当利益。”


在商家、平台和消费者的三方博弈中应平衡兼顾商家的正当利益,这一建议非常具有建设性。但是,要想帮电商大促破局脱困,或许不能仅止于此。


本质上,类似现象的出现,并非是仅因为商家、平台和消费者三方利益蛋糕的重新划分,而是基于更广泛的背景。当前经济虽然持续回升向好,但仍面临诸多挑战,其中,“有效需求仍然不足”就是要面临的诸多挑战之一。


面对这个问题,重新切蛋糕很难解决问题,重要的是如何把蛋糕做大。事实上,我国电商行业近几年的服务大升级,恰恰是各大平台为了把蛋糕做大进行的一次共同努力,但这却需要商家付出更大成本。于是,就出现了当前的局面,平台低价内卷、搞促销、规则套路化,最终中小商家觉得很受伤。


但是,当各大平台在极致服务方面都齐平之后,又该做什么呢?在“有效需求仍然不足”的背景下,很多商家仍旧要面对市场优胜劣汰的残酷终局。这是当前争议之所以发生的原因所在。


而在此之前,大家不妨先减少内耗,再共同寻求解决之道。从这个角度讲,或许未来各电商平台大促改变既有规则,逐步走向松弛状态,才是大势所趋。


适应线上购物新常态


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,电商购物节掀起的全民消费狂欢,曾经对中国的消费增长贡献巨大,也启蒙了一代中国人参与新经济、转型线上消费的热情。所以,每到相应节点,各大电商平台皆是倾情投入,全力再续繁华。


但十余年过去,电商购物节似乎也陷入了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困局。有观点就认为,过往认知中的电商购物节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,因此,平台有必要重新思考,继而创新大促规则:电商购物节当然还要持续,但不必一定要搞成全民狂欢;营销还是要有,但不必非要搞无底线的低价竞争。


事实上,早在多年前,各方都已隐约看到了这一点。因此,各大电商平台在大力提倡“消费升级”和“零售革命”的同时,也在有意识地给电商购物节降温。


比如,以前每年都要公布成交数字,现在没有了;以前预售期长达一个月,现在也取消了;以前平台之间经常为了争夺市场优势搞二选一,现在也很少见到了。后者当然主要是基于规则的优化,但不可否认的是,和商家一样,平台也想从购物节里“脱困”。


可以说,当前,电商购物的形势已经有了新的变化。因此,在多种因素的化学反应下,创新平台大促规则、保护中小商家的诉求,就变得越来越明晰。而不少中小商家们也开始从多年参与购物狂欢节的惯性中脱离出来。


曾几何时,鼎盛时期的电商购物狂欢节几乎能席卷一切,连线下交易都要囊括其中。但时至今日,完成历史使命的“618”和“双11”不可避免地要回归日常,平台、商家和消费者都要适应这种新常态。


而在此背景下,平台接下来要做的,显然是要在规则层面多做创新优化,以更好保护中小商家利益与消费者权益。如此,方能实现多赢局面,更好建设良好的平台生态。


撰稿 / 信海光(专栏作家)

编辑 / 马小龙

校对 / 张彦君


推荐阅读:日本外相计划访问柬埔寨,跟风美国还是另有算盘 | 京酿馆
警惕“天水麻辣烫倒闭成流量密码”的错误导向 | 新京报社论
斯坦福博士当乡镇公务员,个别现象不必夸大解读 | 新京报专栏中国球迷不看欧洲杯了?| 新京报专栏
快递单广告套路满满,快递公司难辞其咎 | 新京报快评
欢迎投稿:新京报评论,欢迎读者朋友投稿。投稿邮箱:xjbpl2009@sina.com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。来稿将择优发表,有稿酬。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,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,附上作者署名、身份职业、身份证号码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(包括户名、开户行支行名称)等信息,如用笔名,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,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。
点击下方公号名片,阅读更多精彩观点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新京报评论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